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研究 > 求本务实的探索者

求本务实的探索者

发布时间: 2013/10/29 10:37:00 访问次数: 2715
 

 
 
——2013年毕业年级质量分析会发言 
 
高三语文备课组  祁永惠 
 
 
 

  2013年6月7日的高考早已尘埃落定,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时光流逝,硝烟散尽,这让我想起卡尔维诺在《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中说的一句话:时间流逝的目的只有一个,让感觉和思想稳定下来,成熟起来,摆脱一切急躁或者须臾的偶然变化。所以,我曾经做过的努力,采用的方法以及失败的教训,如果能给2014届老师一些启示,将是我的荣幸。下面我就与老师们聊聊我在高三的所作所为。

一、细致研究《高考考试说明》以及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准确把握高考命题的基本规律,制定复习的长远计划
  1.高考选文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适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和审美取向。多为哲理性文化散文,厚重、大气,文化内涵丰富。所以在学生的学案以及综合练习中,我们大都选择这些文本,让优秀的文本从审美性和人文性方面对学生的思想情感、精神境界产生影响,有利于学生在阅读和作文中拓展延伸。
  2.高考命题的基本角度灵活多变,但它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或形式的体察、阐发与评价的能力、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领悟、探究与阐释的能力是不变的。所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就成为了我们课堂教学的重点。
  3.高考命题的设计原则体现由语义理解到综合分析的过程,组成内容由浅入深的系列,照顾考生阅读和思考的先后顺序。在此原则指导下,依照学校八个阶段的总体指导,我们制定了复习的长远计划,让每一个阶段的复习都紧张而有序,有详有略。编纂的专题学案尽量体现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片段与系统相结合。

二、优化课堂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了切实解决语文课堂上耗时、费力、低效的问题,学校领导多次深入语文课堂,并就如何上好高三语文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要求老师们解放思想,调动学生。要让学生在获得知识、获得能力的过程中,掌握学科学习的方法,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获得协调的发展。这些宝贵意见引发了语文组老师们的深入思考,从而制定了高三课堂教学模式,遵循语文学科的认知规律,夯实、落实每一节课。          
  1.细水长流抓基础,课堂教学重落实。和其它学科一样,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也很大,但是学生的认识有很大偏差,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不能认识到语文成绩的提高具有渐进性。还有一些学生的功利心太强,学习了一些时间而看不出成效,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殊不知一旦抛开语文不学,或不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很快就会看出退步来,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这个道理。也有一些学生在理科班重理轻文的环境中,在“无边作业萧萧下,不尽资料滚滚来”的理科环境中生活久了,对语文的热情也降温了。针对这样的情况,除了抓紧课堂教学时间别无他法。高三课时非常紧,我每节课抽出5分钟进行基础训练,客观题与默写填空题交互使用,发现问题立刻解决,并且严控时间,个别同学问题课下答疑,争取做到“日日清”,不拖泥带水到第二天。寒假中,老师们又精心编写了校本教材《经典留痕》,把2013年高考要求的37篇古诗文中的经典语句摘录出来,反复审稿后由学校出面印刷并快速发给了每位学生。经过不懈努力,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慢慢发生好转。当然,这些做法无形中加大了每个老师的工作量,但是我们几个高三老师咬牙坚持到了最后。
  2.营造知识的线索链,搭建思维的问题桥。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我们以专题的形式编辑学案,把每个专题中的重难点有选择性的挑出来,放到第三阶段方法性、工具性知识复习阶段(第二学期前),第四阶段综合复习阶段(一模前)和第五阶段重点复习阶段(二模前)中,由面到点形成高三复习的线索链。每节课又与本专题形成链条,有放也有收。这样在第二轮复习时,学过的知识又能不断地回头复习。语文只有不断地复习,才能“温故而知新”。高考试题中许多题目在教材或者学案或者做过的练习中都能找到相似的地方,但是有些同学早已忘得无影无踪,把不应该失的分给丢了,这就未免可惜了。所以每一阶段以知识的链条形式不断地引导学生及时回头复习,才能避免这些分数的丢失。平时课堂上讲述有重点,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帮助学生提高认识,为有效训练作出有针对性的准备。 
  3.坚持讲练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我曾经以为高三的一堂好课就是45分钟的课堂我要加大容量多讲知识,学生听得专注,与老师配合呼应;就是多提问题,活跃课堂气氛;就是刚打下课铃我正好讲完。但是一次次月考的失败促使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学,月考前我无法知道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否真正明白了,是否真的落实了?考试成绩既让我寒心,一腔心血付水东流,也让学生伤心,学习没有成就感。所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是必须的,减少讲述时间,把一些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消化接受,加强落实。事实证明,精准的训练是取得成绩的有效方法。

三、“思”以得分,“通”以制胜
  学生刚上高三时我做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在语文学习中你最需要老师帮助的是什么”?学生普遍感到最难得分的是阅读和作文,最需要老师帮助的也是阅读与写作。
  我们深知语文的魅力,首先是思想的魅力,然后是语言的魅力。对于语文高考而言,对学生思考能力、思维能力的判断与评价是最为核心的任务。而“阅读”与“作文”,常常是承担这一任务的最佳载体。所以我以“‘思’以得分,‘通’以制胜”为主题,打通阅读与写作,让阅读帮助写作,让写作提升阅读,并且进一步形成作文系列教学和训练。
  在高考试题中作文是所占分值最大的板块,是每年引起全社会普遍关注的板块,也是学生想提高语文总分最容易打翻身仗的板块,因此也成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8月暑期我就制定了全年的作文训练内容:9月份以“审题与结构”为中心,以命题作文为主;关键词“生命、人文”;10月份以“材料作文立意”为中心;关键词“思维、自我”;11月份以“议论、素材深入使用”为中心,兼顾话题、材料作文;关键词“环境、现实”;12月份巩固结构,强化内容(观点和材料),修饰语言,兼顾话题、材料作文,扣住“生命、生活、环境、思维、现实”等题材;第二学期主要为完善结构,巩固内容(观点和材料),提升思想和语言,兼顾话题、材料、命题等多种形式题型,在前面题材某一二个方面加强。第一学期侧重规范,得基本分,特别强调做到话题突出,主旨突出,思路清晰,分析得当;第二学期提倡文章写得“漂亮”,语言流畅,材料丰富,见解深刻。我们的目标:言之有理(思考、思想)、言之有物(材料、现实)、言之有序(逻辑、条理)、言之有文(意蕴)。
  但是课堂教学时间太有限了,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在高三极其珍贵的时间中我们见缝插针,进行美文熏陶。在《永远未完成》中,我们明白了人的一生包含着许多不同的可能性,自己才是命运的主人。在《另一种珍爱》中,我们感悟到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过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光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坚韧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清晨。在《孤独者的自由》中,我们深信能承受孤独寂寞,才有可能走向成功……
  这些优秀的文章不仅能陶冶情操,培养品德,还能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高考阅卷工作,高考作文题通过科学家和文学家对手机的开发,激发考生思考和想象,从科学与人文的角度探讨科技发展对人类的影响,立意高远,贴近现实生活,开放度大,让学生有话可说,往年作文中常常出现的古人和感动中国人物少了,宿构作文少了。这种作文题为高端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现空间,考生写出了较多的高水平文章,有8篇满分作文,仅次于2011年。我们一直以来命题训练的思路和高考命题的这种思路是一致的,这也是高考作文中我们上一类文的同学增多的原因。
四、考试成绩分析与计划调整
  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遵循学生心理需要,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是要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二是加强管理,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每次月考我们就要忍痛割爱,努力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让试卷讲评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每一次考试结束后,老师们都会认真分析试卷、分析学生,并且及时调整下阶段的教学计划、教学策略,保持已有的成果。关于这一点各学科在每次考试后都会认真分析,毋庸赘言。

  写在结尾的话:
  我们常常以苏东坡的话“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来教育学生,以“成功往往属于坚持不懈的人”来激励学生,其实,这些话也适用于我们自己。在高三许多事情我们都能做到却又很难坚持,因为辛苦,比如个性辅导,面批作文。但是学生们渴望优秀的言行举止常让我不敢懈怠,也深怕由于自己的怠惰而误了学生的前程,所以我要感谢学校领导,赶鸭子上架时给我配备了优秀的同事,并且时时为我把舵,我要感谢语文组的同仁们,在你们的真诚、关爱、包容与支持下,我能咬牙坚持,完成了学校出的一道又一道的考题,顺利而愉快的走完了2013年高三之路。
 
 
                                             2013年10月8日 
 
 
 
 
 
 
 
 
 
 

 
 
推荐】【字体: 】【打印】【关闭
 

本站总访问量: 131861 人次 | 最高峰 889 人在线 | 当前有 44 人在线 | 信息中心 | 管理登录

版权所有:北京一六一中学 | 本站支持IPv6访问 | 技术支持:智慧创星
京ICP备1304667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397号